馆内公告
 
成景造境 可观可读——也谈刘子久山水点景人物的运用
       
发布日期:2022-02-25
浏览次数:51499
主办:
承办:
协办:
展期:
展厅:

点景人物作为绘画语境的“代入者”,对于领悟作品内涵、解构画家情怀,具有导向作用。这在子久先生的山水画卷里不乏典例。像《携琴观瀑》的隐逸文人,《秋林曳杖》的垂垂老翁、《深山访友》的故旧亲朋,以及《深山闲居》中那些散淡的山居客们,不一而足。这一众人物,形态苍古,举止古拙,心地却现实可触,或展现了画家对孤高人格与儒雅风度的追崇,或表达出画家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的心灵况味,或承载着画家对人生意义和审美理想的思考与追寻。他们是“画中人”,也是画家自己,极具象征意义。   

图三《听松观瀑》,天津博物馆藏.png

图三《听松观瀑》,天津博物馆藏

其中如设色纸本《听松观瀑》(图三),就巧妙借助“山水高士”的传统题材,演绎了“山水人生”的创作命题,将画家特有的生命感觉寄寓其中。此画作于上世纪40年代。图中远近两座大山稳重巍峨,呈堂堂之势。山前古松姿态奇古,枝干舒伸曲折,状如“岁月老人”躬立山野。山麓坡脚巨石雄浑,山溪如练而下,形成悬瀑。一位形貌苍古的老者手抚山岩端坐松下,神态飘逸,安详沉静。他似在听瀑,又若有所思。身旁古琴闲置不鸣,唯见泉流不息。这位高士无疑是烘托画境的唯一人物,也是画家精神世界与心底波澜的外化:世态炎凉,人生无常。“他自知无医时济世之力,对林泉的渴慕和啸咏,正是为了忘却世间万象。”[何延喆、刘晶:《刘子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41页。]而避世山林享受无人打扰的自由,又恐失以琴会友心神交融之趣,怡然中透着些许寂寥与无奈。整个画面“笔坚墨妙,境界幽深,气韵浑厚,意味洒脱”[(清)唐岱:《绘事发微·画名》,《美术丛书》,上海神州国光社,1947年。]。“辞约而旨丰”[(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广陵书社,2010年。],流露出画家淡淡的欣慰与隐隐的惆怅,相互交织纠结。

胸中有乾坤,境界便在笔下。子久先生的点景人物之所以能以艺术形象的灵动丰满,透视画家的主观情思与理想寄托,从而使画意拓展并升华,源于他注重将其人生感悟,融入笔墨,提炼为独到的审美旨趣。是生活对艺术的回馈。

三、善用点景人物明晰主题,不失传统笔墨风格,又具新的时代风彩

在近代画坛,子久先生是集古法精粹之大成者,同时,他的许多创作也被称为“用传统国画反映时代的成功探索”,是“以中国画反映时代的先驱”[何延喆:《谈刘子久的艺术》,《美术观察》,2017年第5期。]。在以传统技法表现现实题材的“新山水画”里,他的点景人物成为点题造境的关键。

其实,所谓“新山水画”,“新”就新在人物。山水不变,人物可变。他们有怎样的特征,作品就有怎样的语境。纵览子久先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一批“新山水画”,无不凸显这个特点。它们落笔依旧,然境界已新。看上去古韵依然,但渗透在山水之间的已是浓浓的新的生活气息。因为,今人已非故人。他们带着新的样貌、新的气质和新的故事,赋予作品崭新的视觉冲击与审美意味。昨天吟山诵水的“自然声响”,今日已成“时代之音”[何延喆、刘晶:《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42页。]。

图四《给军属拜年》,天津博物馆藏.png

图四《给军属拜年》,天津博物馆藏

代表作之一《山林征战》,是一幅设色山水画。它取材于人民解放军一次军事行动。画中苍松劲峻,山岩叠嶂。原野莽莽,笼罩着冬意。深谷间,一队持枪疾行的战士,给整个画面定了调子。他们军容严整,神态严肃,阵列紧凑,步履急促,沿着山谷向远方奔袭,战斗气氛与英雄气概力透纸背,“征战”主题霍然而出。这幅作品以“壮美感”与立意贯通,构图大势逼人,用笔苍劲古拙,气氛紧张昂扬。人与景物布局严谨,结体紧密又相互映衬。点景人物以群像出现,既有个体的细致刻画,又有整体的气势夺人,惟妙惟肖,英气毕现。不仅鲜明地点染出作品立意,也给古莽大地增添了新的历史色彩。





  •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 学术活动
  • 美术馆文谈
  • 出版刊物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
9:00-11:00;11:00-14:00;14:00-16:00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电话:022—83883300



 
     
Copyright © 2019 天津美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2002929号-4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9:00-11:00;11:00-14:00;14:00-16:00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电话:022—83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