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莹: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08年进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工作至今,从事馆藏民间美术作品的管理、研究等工作。
出版有《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京卷》、《小书大传承·陶瓷》及“中国最美”系列丛书《面具脸谱》、《传统印染》等著作。发表《北京民俗版画》《传统印染的类型及特点——以中国美术馆藏品为例》《哈氏风筝的历史、特征、技艺与现状》等文章;策划《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等馆藏民间美术作品展。
1月11日下午,天津美术馆“美术讲堂”邀请到了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刘莹老师,为大家带来“民间年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脉络”主题讲座。

讲座中,刘老师向观众们介绍了年画的定义、名称流变、题材分类、历史源流及其艺术特征等。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是以创作、刊印、流通的艺术商品形式,长久地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先秦时代的宗教信仰,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国年画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断发展、充实、提高,其显著特征是与民间的世俗生活密切结合,反映各历史时期的民风世俗,因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此次讲座,吸引到了100余名观众到场,刘老师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让观众对民间年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受观众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