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下午,“艺术雅集”直播活动如期举行。本场直播是这一系列“艺术雅集”的最后一期,以“妙手传真”为主题,邀请到了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韩小赫与文物保护部祝一宁两位老师,通过历史上的一些经典名作以及本次展览中的相关展品,对传统中国书画装裱形制的类型和发展历史做了一次全面深入的介绍。

《葫芦形梅花图轴》
两位老师以本次展览中的一件徐世昌所绘《葫芦形梅花图轴》来开题,引出对于民国时期的装裱发展状况,包括当时所存在的不同派别以及他们在形制、风格以及技术上的差异的探讨,同时指出导致形制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催生出来的需求,并由此引出对于传统装裱形制发展历史的介绍。


手卷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画装裱形式之一,后来渐渐衍生出册、轴等品式。宋代出现了宣和装手卷(即撞边手卷),开创了书画装裱史的新纪元,这种装裱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册页则按照尺寸比例及翻动方向进行分类,有“蝴蝶式”“推蓬式”“经折式”三种最为常见的形制。立轴出现较晚,但是由于适宜展示较大尺幅的作品,逐渐成为主流,包含了三色、两色、一色等裱制,个别情况下还会有“半绫裱”,也有绢裱等等。成扇则是一种与书画结合的特殊展示形式,在历史上经过了“团扇”“折扇”等阶段的发展。
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书画形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装裱形制总是围绕着具体的收藏、展示需求得到不断地调整,每一种形制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细节,而富有创见的创作者们则往往成为某一种形制确立发展的重要推手,并据此为中国传统书画增添了更多的美感与意蕴。

至此,天津美术馆此次“艺术雅集”系列活动已全部结束,作为天津美术馆公教活动的又一次尝试,相信这一系列活动对于观众和我们而言都是颇有收获的,此后天津美术馆还将陆续推出其他与展览相关的多种活动,欢迎大家参与,也感谢大家持续关注天津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