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的一个农民家庭。11岁考入蠡县高小,受到革命文学熏陶。13岁加入共青团,开始了革命生涯。15岁加入反帝同盟。16岁参加震惊中外的保定二师学潮,并开始公开发表文学作品。19岁时,他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成为左联作家。20岁考入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创办话剧团。23岁投身抗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持枪组织救国会,组建抗日自卫军。24岁深入敌后,出任新世纪剧社社长、冀中游击队十一大队政委。27岁担任冀中抗战文化联合会文艺部长和冀中文化干部学校副校长。在冀中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在日寇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中,梁斌三上太行山,五下白洋淀,七过枪林弹雨的封锁线,屡经命悬一线的险境。解放战争时期,梁斌随军南下,并参加领导了新区的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等,为建立和巩固新区政权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斌毅然辞去新武汉日报社的领导职务,专业从事文学创作。从1953年起,他呕心沥血,历经四载,于1956年年底完成了长篇小说《红旗谱》的创作。《红旗谱》一经问世,便震动了中国文坛,被誉为展现党领导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和壮丽史诗。1963年出版的《播火记》和经历29年曲折于1983年出版《烽烟图》,使之成为完整的红色经典和谱系。
梁斌的革命生涯和艺术生涯相辅相成,在革命生活中坚持艺术道路,在艺术创作中体现革命精神。可谓“一手持枪,一手秉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