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及讨论会中所出现的相异观点和矛盾……预示了此后在前卫艺术中存在的多元分歧。”[高名潞等合著《‘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第132页。]这些经过主办方审慎选择,在当时成功定义了展览的先锋性质的画家们,也在此后的中国画创新发展中各自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到90年代开始比如说都市水墨,包括新文人画运动,就分出了那么几块,实际上人们已经开始慢慢地,组织者也好,参与者也好,在自己对号入座了,他已经具有了整个文化现状上需要的丰富性。水墨画各个领域的不同探讨的方式,比如实验水墨,抽象表现,新解传统等都存在。相对来讲,那个时候已经不像开始那么朦朦胧胧的一股热情,后边是比较有计划性的,而且互相组合也是很有目的性的吧。”回顾“中国画新作邀请展”及之后的变化,李津很是感慨:“湖北邀请展,以现在看的话,画到底是怎么样先放在一边,至少你去看那个展览的时候你感觉到的那个腔调,还是有特别感人的地方,哪怕他稚嫩,他都还是很感人。”或许,对于亲历事件的艺术家本人来说,这才是这次展览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吧。

中国画新作邀请展期间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为李津、丁立人 、阎秉会、周京新
参考文献:
1.高名潞等著《‘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2.高名潞等著《‘85美术运动•历史资料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