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天津美术馆“美术讲堂”邀请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学院副院长唐永平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行书的临习与创作》的公益讲座。在本场讲座中唐老师特别分享了他临习书法时的短视频,观众们纷纷表示观看后非常受益。

唐老师首先介绍了行书的概念,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
流派与风格
行书的流派错综复杂,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一为东晋二王流派;二为唐代颜真卿流派;三为清代魏碑行书流派。三大流派中以王羲之流派影响最大,其他两个流派均不同程度地受王氏体系影响。三大行书包括: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

行书的临习
历代行书流派法帖很多,从哪家哪派入手学习要看个人喜好。但按照古人取法乎上的原则,要溯本求源,先从“二王”学起(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再颜行,再魏行。“二王”是纯正的帖学,传统笔法的核心在帖学一脉。颜行也来源于“二王”,篆法入行,也是帖学一路的分支。魏行也需用“二王”笔法化出,只是用了魏碑的结字和体势,是魏法入行。学习“二王”可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王手札》入手,学颜字可从《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入手。

唐永平 行书 临宋·米芾 《值雨贴》 尺寸:46cm×75cm

唐永平 行草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尺寸:48cm×27cm
一、行书的笔法
行书的用笔特点
1.放松楷法,书写增速。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