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书非书·王冬龄作品”在杭州展出,《书非书》作品集由乱书、体书、银盐、抽象四部分构成。2016年,“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展”在北京太庙举办。2017年,“王冬龄·竹径”个展在OCAT深圳馆举办,王老师将书非书的格局拓展为道象展中行动地书《心经》、镜面不锈钢漆书《易经》、竹径,还有大量的彩色亚克力等等。2021年,“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六十年”在杭州举办,策展设计对从头开始的指向、书非书的动机做了深入的解读:
从头开始是艺术家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以艺术为方法,不断面向生命本质。
王冬龄于1987年赴京展览,林散之先生在与他的笔谈中写道,王冬龄的作品中让人感受到三种气:浩然之气、奇气、生气。林先生似乎已经预见到,这三种气息的流变运行,将充盈在王冬龄一甲子的艺术探索中。
“书”“非书”“乱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序列,也是真气内充的统一体。“非”者者“非难”,反者道之动。
非难“书展书法”的印刷品思维和结果导向,而回到书写作为一种行动的本源。非难“书斋书法”对笔墨的玩物化占有,而回到其精神性自省的本源。
非难当代艺术中的书法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混淆,而发见书法本身具有的现代意识,唤起传统深处隐含的当代潜能。
“非书”犹如张弓搭箭的反作用力,相反相成,为“书”之道赋予了穿透性的能量。以“书非书”为口号,王冬龄长驱而入,直接处理书法的“真问题”。他思考书法作品在当下所处的新场景,关心其面向的新观众,重视身体经验和性情志趣的通感、共振,认定书法可以作为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交融共创的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