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福有:
199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天津画院特邀画家、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并被国家博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天津美术馆等多家美术机构收藏。
2021年7月3日下午,天津美术馆“图话红色中国”系列讲座第三讲邀请到了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张福有老师,为大家带来“写意人物画中的红色经典”主题讲座。
讲座中,张老师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开始,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并区分了工笔人物画与写意人物画的不同之处。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工笔人物画以线条的聚散疏密来表现变化,而写意人物画用笔简略,笔锋变化流畅,有行云流水之感,人物脸部画法夸张,突出笔墨潇洒、意境辽阔、豪放的创作特色。

写意人物画出现时间较早,唐宋以后发展出现了断层,清代以后才有接续。现代意义上的写意人物画是伴随着近代百年征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建国后,写意人物画是国画类别中发展最蓬勃的分支。
在“徐蒋体系”的影响下,写意人物画一方面引进西方科学、写实的造型方法,另一方面继承传统笔墨功力,在主题和关注视角上始终聚焦时代主题、社会热点。与主要运用油画语言来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相比,依靠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创作的写意人物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

从蒋兆和《流民图》,到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到王盛烈《八女投江》,张老师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让观众们不仅对写意人物画的技法有了专业了解,更深感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历久弥坚,深受鼓舞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