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唐朝的台州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又称“唐灯”,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唐开元年间,仙居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这盏灯,灯身没有骨架,全是用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古朴典雅、玲珑剔透。秀才返家后,按照记忆中“神灯”的模样重制。制成后悬于书房,熠熠生辉,针刺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从此流传开来。小小花灯,氤氲流光千年。活动中,我们将学习台州仙居无骨花灯的制作,让这盏传承千年的“唐灯“,继续照亮一代代中国人的深情岁月。
“燃庭燎”源自春秋时期,天子和诸侯在讨论国家大事或接待重要使节时,在宫廷中点燃火堆,是当时的最高礼仪。唐人也沿袭了这个习俗。每到除夕,人们在庭院中点燃燎火或灯烛,不仅可以照明,还是燃放“爆竹”的工具,人们在灯光火焰中辞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