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公告
 
1987年的“融·艺术”画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探索
       
发布日期:2020-05-18
浏览次数:87547
主办:
承办:
协办:
展期:
展厅:

文/高爽

在天津地区的美术发展历程中,20世纪85美术运动时期尤其显得异彩纷呈。随着,“鸣社” “十个·” “无花果画会”和“西藏风情画展” “‘BT·5’画展”等艺术团体和群体性展览的相继涌现,一种开放、包容且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一次别开生面的艺术探索在天津水上公园北门外的桦树林中灿然展开,这就是“融·艺术”画展。在展陈方式上,这或许是天津美术展览历史上第一个“当代艺术”展。

这次画展于1987年6月21日开幕,正值初夏时节。展览的发起人梁然犀、薛朋柱将300米长的白布围置林中,为廊为墙,又以蓝天翠树为穹顶为柱,做了一个露天美术馆。在这样的场地中,众多尺幅不一的作品微倚在树干上,依着树木生长位置的自然变化,将空间分割成不规则的展带,供人浏览盘桓。展览当天,社会各界的观众纷至沓来,对展览报以了热烈的反响。

梁然犀和薛朋柱自小便是画友,1984年两人分别从天津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同时进入当年的天津轻工业学院(今天津科技大学)成为艺术教师,也同时参与到85时期的艺术潮流之中。虽然当时年轻的艺术家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是总体上来说,85美术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风格,也没有共同的纲领”,[唐明、杨璐、李霆等合著《天津近现代油画发展史研究》,P75,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每个人都在做着不同方向的探索,并且在作品上显示出强烈的个人特征。然而,梁、薛二人的探索还不止于此,其更深层次的艺术探索,还体现在“融·艺术”画展中。

对于这次展览,“艺术家似乎有意将本应曲高和寡的现代绘画变成一次民众的融通与集合。”[唐明、杨璐、李霆等合著《天津近现代油画发展史研究》,P82,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他们首先将自己的思考、判断和情感融进了一幅幅颇具张力的作品之中,继而将这种具现化的内心世界与自然并置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主观与客观共融的视觉空间,观众则可经由脚下的芳草小径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并最终“融”为这个展览的一部分。可以说,这种展览形式的设计,不仅对当时的观众而言十分新颖,甚至也暗合此后当代艺术中的“关系美学”理论与沉浸式体验的相关探索。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颇为前卫的创想来源于画展发起人之一的梁然犀。“从上世纪70年代初然犀爱上了画画,到80年代考上了美院直到1987年的‘融·艺术’展,水上后门、白桦树林、野草地是然犀常去写生的地方,也是伴随他成长的地方。”[郭雅希 “放下” “敬”与“诚”,《自然·自语——梁然犀油画作品》,P1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这构成了艺术家个人历史叙事的情感基础。同时,“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观念对然犀影响颇大,……也在他当时的矛盾状态中找到了理论的解释,把个人意志加于自然之上,对他来说在当时是一个必然”。[马惠武画外音,《自然·自语——梁然犀油画作品》,P1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至于在作品解读过程中观众的参与,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艺术家的无心插柳之举,除了环境的设计本身,梁、薛二人还另备了300米画布,在展览开幕当天和前来的观众共同创作,以期形成一种模糊了艺术家和观众身份感的互动,并推动展览达到“融”的预想。

可以说,这个名字以“融”为核心的展览,也以“融”为关键试图打通创作、展陈、欣赏等多个环节,以实现艺术家本人和观者的多维互动和丰富的艺术体验。然而作为一次早期的探索,“融·艺术”画展的完成度稍有欠缺,其实现方式也相对稚嫩。可是,正如姚铁正评价梁然犀后期绘画作品时所言,“他的作品里真正完整的是他的感觉”。[《自然·自语——“梁然犀油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纪实》《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P22 。]“融·艺术”画展亦是如此。作为“’85时期”天津美术界的一个亮点,“融·艺术”画展体现了那一时期艺术家们的真诚和胆识,同时也使天津现代绘画的发展历史更加丰满。

此外,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决不会停留在历史上的某个节点。艺术的本质也不会只停留在“职业”身份上。尽管在“融·艺术”展之后梁然犀与薛朋柱并没有再继续举办这类形式的展览,但他们艺术生命的轨迹主线仍然继续存在。1988年,梁然犀去了美国,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学位。1993年回国后,他投身于当时改革开放的商业大潮中,迅速成为企业界的佼佼者。而薛朋柱在任教之余,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公司,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然而,在他们的心中,或许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特别是对于梁然犀而言,他是“用生命的真诚对待他的绘画事业”,[姜陆然犀的梦,《自然·自语——梁然犀油画作品》,P5,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他“或关在画室里创作,或长途跋涉旅行写生,没有任何功利的祈求,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姜陆然犀的梦,《自然·自语——梁然犀油画作品》,P5,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2011年11月8日10时35分,梁然犀在驾车去黑龙江漠河写生的途中不幸出车祸遇难,为艺术献出了自己年仅54岁的宝贵生命。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敬的灵魂,同时也看到艺术的定义是宽泛的。艺术有时候可以构成历史,但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却永远属于个人。从梁然犀去世前留下的大量风景油画写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从未改变的真诚和激动,那种人与自然生命交融的快乐和自由。或许,这才是“融·艺术”展最好的延续,纯粹而感人。





  •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 学术活动
  • 美术馆文谈
  • 出版刊物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
9:00-11:00;11:00-14:00;14:00-16:00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电话:022—83883300



 
     
Copyright © 2019 天津美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2002929号-4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9:00-11:00;11:00-14:00;14:00-16:00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电话:022—83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