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美术讲堂”邀请到了天津美术学院焦磊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刀笔烽火——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历史回顾”的公益讲座。

焦磊老师首先回顾了我国版画作品面貌,谈到了笺纸的作用,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古代木刻出现的几种形式,以及中国现代创作版画与中国传统木刻(版画)的区别。中国现代创作版画的两大阵营包括:解放区木刻和国统区木刻。



焦磊老师重点分析了借用戏剧《怒吼吧!中国》名字而诞生的李桦版画作品《怒吼吧!中国》。作品中刻画了一位被束缚的男子形像,绳索把他紧紧的锁住,画面中线条围绕着他扭曲的身体进行刻画,他的手和脚都处在要挣脱的一瞬间。作者有意识地把作品中男子眼睛蒙上,男子怒张的大嘴,起到了非常夸张的作用,使画面从知觉到视觉转化到听觉。画面中的匕首为重点,男子希望通过匕首挣脱出来。从男子的形像折射出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苦难与生活的写照。大家发自内心地想跟他一起怒吼,跟他一起挣脱,跟他一起奔赴到自由的世界,作品至今仍然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版画创作者。

李桦 《怒吼吧!中国》 黑白木刻 1935年

随后,焦老师还对江丰的《要求抗战者杀》与《东北抗日义勇军》两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了胡一川作品《到前线去》,夏朋作品《清道夫》,以及鲁迅先生最得意的弟子陈烟桥作品《春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