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讲座朱老师对齐白石艺术在早年因陈师曾的引荐而传入日本的史实进行了疏理与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齐白石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展开进一步的阐述,希望能有助于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齐白石及其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
1922年5月2日至15日第二次中日联合画展在日本举行,当时正值中国内战,只有金城、陈师曾等三名画家赴日,三人负责挑选北京和上海的参展作品,在所带的作品中,有齐白石的画作《桃花坞》等九件作品参展。“《桃花坞》富于气韵,墨色变化妙不可言……相信可以说乃本次展览的杰作之一”,这是1922年5月6日《东京朝日新闻》中对齐白石画作的描述。齐白石绘画作品的这次日本之旅,在齐白石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亚洲范围内,前苏联、东欧国家和欧美也是齐白石海外收藏的重要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冷战的关系,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与中国官方交往变得日益重要,齐白石的艺术在新的格局下受到特别推崇,私人收藏和著述也随之大兴,其影响延续至今。在北美, 齐白石曾被美国《生活》杂志列为世界大名画家之一;1943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中,齐白石的作品已经参与其中。
说起齐白石,他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时他还是最受海外收藏家和学者关注的一位中国画家,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齐白石并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