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天津美术馆“美术讲堂”特别邀请到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叶春辉老师,来为大家带来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建议》的公益讲座,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叶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与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专业知识,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

一、“人工智能”VS“人类智能”
叶老师首先借由电影《AI》引出了人工智能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并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具体定义。所谓人工智能就是生物的(人类、动物)自然智能通过计算机程序获得实现的过程和结果。接着,叶老师介绍了人工智能分为单功能与多功能两种,而人工智能的主要学派则有联结主义、符号主义与行为主义这三种。它们之间既相互融合,又能求同存异,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研究从萌芽期到突破期的发展进程。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始终以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为基石,其中最近流行的ChatGPT便是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叶老师在数据处理、记忆储存、空间认知、载体、自我复制与改进等方面具体对比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异,介绍了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与就业等问题,促使世界各国不断完善有关应对策略,深化对人工智能的重要认知。
二、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未来
叶老师在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信息后,接着从美术的角度提出:AI的迅速迭代正在改变人类捕捉时间的方式,再一次为艺术提供了重生和超越的契机。当今社会也逐渐出现了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结合,例如模拟手冢治虫的创作风格进行绘画,组建虚拟音乐家AIVA以及AI作品《贫民窟的亿万富豪》的出现。而对于绘画中AI的运用,叶老师认为在未来,绘画的真实性已经不再是人类画家拥有话语权的关键,重要的在于如何通过塑造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格和主体精神价值,在科技革命和社会结构变迁中占有先机。因此国家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已是迫在眉睫。
三、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艺术教育需要做什么
最后,叶老师提出艺术既是直觉活动,也是智力活动,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教育对于多元智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师者有兼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更高层次艺术人才;其次,要走出舒适区进行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才能不会被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最后要运用家庭力量,建立学习型家庭环境,并理解“美育”的作用,为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本次讲座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与对未来发展的深刻影响,展示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有关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反映艺术在启迪智能,发挥创造力的独特作用,激发听众关心人工智能发展历程、重视艺术教育变革的热烈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