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风筝、制龙灯。“行走的美术馆”小分队不仅为藏区的同学们赠送了美术用品及相关书籍,更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与天津特色的文化体验送入昌都市。“风筝讲究‘扎糊绘放’,骨架就如同风筝的‘灵魂’,同学们眼前的就是天津‘三绝’之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魏记风筝……龙灯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每当新春佳节来临,龙灯便在夜空中闪耀……”小分队成员傅琳热情地向昌都市第二初级中学和昌都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介绍着,并带领大家亲手制作出一个个津派风筝、一盏盏精致的小龙灯。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在8月27日下午召开的天津市文旅系统对口支援昌都文旅座谈会上,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于健表示:“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在昌都开展‘流动的博物馆’‘行走的美术馆’文化交流帮扶活动,从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笔绘交流等多个方面,为昌都提供经验做法,在高原奏响津昌两地的文化交流、交往的深情厚谊。”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表示:“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深入指导下,‘流动的博物馆’‘行走的美术馆’小分队再次来到了昌都地区,抵达昌都两天内,小分队开展了三场公益美术课堂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藏区的师生们也用一幅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现着新时代西藏人民群众的生活新面貌、奋斗新姿态,展现着对党的歌颂和新时代新西藏的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