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天津美术馆举办了“你好手艺人——非遗兔爷”活动,一同体验指尖非遗的精巧和奇妙。
三瓣嘴,山形眉,手持捣药杵,身着金盔甲,背后一杆大旗,威风凛凛,身下的坐骑或是老虎、狮子、梅花鹿等瑞兽,或是牡丹、葫芦、桃子甚至祥云,仙气飘飘,这就是北京著名的民俗吉祥物——兔爷。活动中,主讲老师详细介绍了兔爷的历史传承。兔爷原为中秋节期间的节令风物,产生于明朝晚期,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兔爷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要经过挖泥、晾晒、泡泥、澄泥、捶打、做子、制模、翻坯、打磨、上底色、彩画、上漆、装盒等多种工序。在主讲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选取五颜六色的彩泥纷纷动起手来,圆圆的肚子、宽袍大袖、迎风招展的旗子、缤纷多彩的盔头,或悠然端坐,或英挺站立,形态各异,两只大耳朵高高竖起,兔爷在同学们手中一一诞生,尽显艺术魅力与浓郁的民俗风情。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兔爷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桥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充分展现了大家的智慧与热情。通过非遗体验,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快乐,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兔爷的魅力,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