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公告
 
从《仿金城紫翠峰峦图》到《长城放牧》——刘子久山水画艺术发展路径探微
       
发布日期:2021-11-24
浏览次数:54618
主办:
承办:
协办:
展期:
展厅:

二、深入“古法”

金城重视师承,提倡临摹,认为“成规熟谙,智巧自生”。刘子久便从金城开始,对历代诸家的重要作品进行逐一临摹。事实上,除《仿金城紫翠峰峦图》之外,天津博物馆所藏的刘子久在1949年以前的山水作品多是传统风格,且多数是临摹作品或带有仿的性质的作品,如作于1925年的分别仿自金城的《溪亭观瀑》[《金北楼先生画集》,台湾中华书画出版社,1976年,第14页。]和《携琴访友》[《金北楼先生画集》,台湾中华书画出版社,1976年,第36页。]的两幅山水作品,作于1936年的《拟瞿山笔法山水》及作于1937年的《拟六如居士法山水》等。在相应时期,刘子久亦有大量作品在当时的刊物上登载,其面貌亦是相同的情况,其中临仿古代名家而见于题目的作品便有《刘子久仿燕文贵山水卷》[《湖社月刊》第11~20期合册,第138页。]和《刘饮湖仿云林山水》[《湖社月刊》第91期,第13页。]等。

统观这些传统面貌的作品,可以发现刘子久主要在两种风格中用力颇深,其一是偏于北宗的一路,由宋代的李刘马夏而至明际的周臣唐寅,再至清初金陵八家中的樊圻、高岑,一路贯穿下来。这一类作品颇多,突出者有作于1945年的《山水四条屏》(图六)。其二则是以王蒙为主的南宗的一路,可相与参照的包含梅清和一部分四王的作品,但仍然是强烈的王蒙风格。这一部分作品如1932年《湖社月刊》第60期所载的《刘饮湖山水》(图七),1944年所作的《松阴品茗图》等。

图六 《山水四条屏》之四,1945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jpg

图六 《山水四条屏》之四,194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图七 《刘饮湖山水》,1932年, 刊于《湖社月刊》第60期第6页.jpg

图七 《刘饮湖山水》,1932年,刊于《湖社月刊》第60期第6页

北宗注重构势、布局,且精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南宗则通过对笔墨程式的开发,既强化了其抒情作用,又丰富了其形式美感。两者也各有所限,且发展既久,各有成规,容易将人陷于教条。因此,自明际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以来,甚至是这种说法尚未形成之前,融合两个体系的尝试就不断出现,成功的范例也代不乏人,金城便曾提到“元高尚书彦敬……全由宋北宗画中变化出之,而不失南宗之面貌,故能独创一派”“王石谷熔南北二宗于一炉,摹宋则宋,摹元则元,而其笔墨间自有本来面目在,故能集群圣之大成,而为一代之宗工焉”“云间画派,秀润清腴,根本北宗,而用南宗。盖其表面虽秀逸而不弱也”[金城:《画学讲义》,《画论丛刊》第四册,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260、1276、1310页。]等。

融合南北是刘子久深入传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也是其同时代的画家们广泛进行的一项重要探索。他们的努力所共同导向的结果,就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小北宗”[何延喆、刘家晶:《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子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7页。]风格,刘子久则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他携这种风格进入了艺术事业上第一次高速发展的时期,频繁地参加国内外的重要画展,作品销售情况也颇为喜人。但是,他的艺术道路即将迎来又一次转向,那是金城曾指向过的一个远方,正等待着他更进一步。一个契机随着新年画运动的到来不期而至了。

1949年11月23日,文化部发表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拉开了新年画运动的序幕,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大量的艺术创作者积极投入到这一运动中来。这种氛围也感染了刘子久。1950年2月25日,《天津日报》刊发了刘子久所写的《关于年画》,反映出刘子久将创作引向现实生活的思想转变。1953年,《给军属拜年》《支援前线》创作完成,成为刘子久在年画方面进行尝试的成功范例。而这些也推动了刘子久在山水画方面的相关探索。





  •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 学术活动
  • 美术馆文谈
  • 出版刊物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
9:00-11:00;11:00-14:00;14:00-16:00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电话:022—83883300



 
     
Copyright © 2019 天津美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2002929号-4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9:00-11:00;11:00-14:00;14:00-16:00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电话:022—83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