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春风拂面,天津美术馆“营造´天书´的秘密”蓟州古建文旅研学活动如约举行,本次研学聚焦探寻中国古建筑的奥秘。
斑驳的飞檐斗拱诉说着千年沧桑,精美的壁画造像承载着文化交融,历史的风云变幻、时代的涓涓细流,在这座古刹的凝视下,绽放出永恒的华彩。天津蓟州独乐寺,作为国内目前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在中国建筑史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
蓟州,古称渔阳,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下“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让这片土地声名远扬。历史上,蓟州作为北方军事重镇,扼守东北入京要道,交通区位得天独厚。始建于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的独乐寺,由巍峨的观音阁与古朴的山门构成,堪称古建筑艺术的瑰宝。在景区出口处,独乐寺山门全貌尽收眼底,研学团队由此开启探索之旅,深入了解辽宋时期蓟州的地理战略地位与独特文化风貌。辽代盛行佛教,使得天津北部留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建筑遗存,独乐寺正是其中杰出代表。
步入独乐寺,厚重的历史气息裹挟着千年古意扑面而来,当俯身于山门门槛,古朴的门框悄然化作取景框,将观音阁的巍峨轮廓尽数收揽。恰逢晴日,微微抬眸,我们与阁内观音的慈悲双目深情凝望。这份跨越千年的对视,曾被中国营造学社的前辈们用镜头定格,成为开启中国人自主研究建筑史的珍贵印记。
通高23米的观音阁拔地而起,雄浑斗拱如擎天巨擘,歇山屋檐如翚斯飞,看似两层飞檐凌云,实则暗藏三层玄机。作为华夏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它跨越千年风霜屹立不倒。当研学团队踏入这座千年古阁,仿佛穿越时空回廊,闯入敦煌壁画中流光溢彩的佛国盛景。16米高的木骨泥塑十一面观音像巍峨矗立,历经千载岁月,依旧宝相庄严,细腻的衣褶与精美的宝冠,诉说着古代造像艺术的登峰造极。四壁之上,元明时期的壁画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艺术长卷:十六罗汉像中,每位尊者神态鲜活;两明王像则以刚劲笔触与浓烈色彩,尽显护法威严;背景中云雾山水的点缀,营造出深邃的空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