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进入第二天,12月31日下午,天津美术馆“龙行龘龘——小龙灯制作”活动在观众们的期待中拉开了序幕。走近2024年,我们即将迎来充满活力的甲辰龙年。传说龙能腾云驾雾、施云布雨,寓意喜庆吉祥,是象征祥瑞的神兽。中国自古就有以舞龙、做龙灯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


本次元旦系列文化活动的主题“龙行龘龘”中的“龘”(dá)字,始见于南朝训诂学家顾野王所撰的文字学著作《玉篇》:“龘,音沓,龙行龘龘也”,“龘龘”即“沓沓”。从文字构形上说,“龘”字由三个“龙(龍)”字组成,反映龙出行时最显著的特点。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是一种体型庞大、行动迅捷的瑞兽,能上天入地、行云布雨,这种磅礴浩荡、昂扬腾飞的状态,正是“龘龘”的典型写照。



汉字作为艺术的符号与思想的载体,在美学价值上有着充分的挖掘空间。长久尘封在字典中的生僻字“龘”,在天津美术馆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载体,进入公众的文化视线,文化底蕴拉满。



龙行龘龘,昭示着春回大地、万物萌发、欣欣向荣。在即将跨年之际,观众和游客们亲手制作一盏富有民族特色的吉祥舞龙灯笼,不但可以作为新年的装饰品,营造独特的氛围感,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乐趣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