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公告
 
【天津日报】大美非遗彰显文化自信(图)
       
发布日期:2019-06-11
浏览次数:40891
主办:
承办:
协办:
展期:
展厅:

张帆 李国惠 摄影 姚文生

五行为本,有料有艺有传承;三地同源,见人见物见生活。昨天,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京津冀三地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四十余个代表性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有“热闹”也有“门道。”观众不仅能够直观地欣赏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还能亲身参与体验,感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金木水火土”带您看透非遗的“门道”

走进一楼展厅,两只“大家伙”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件,是根据汉代张衡候风地动仪外形设计,结合景泰蓝工艺,按照原尺寸制作的“铜胎掐丝珐琅候风地动仪”,高1.7米,直径1.75米;另一件是2.5米高的“铜胎掐丝珐琅”对瓶《丝路花语》,这件作品不仅是北京市珐琅厂高级技师的集体力作,同时也是该作品首次亮相国内大型展示活动。

与以往的展陈方式有所不同,此次一楼的“京津冀三地互区”展区更多将目光对准非遗项目的材料、工具与地源因素等自然属性,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进行分类。比如在“水”的部分,京津冀三地同水同源,但发酵工艺的不同,采用的酒曲不同,观众也就得以在现场可以见到北京二锅头、天津芦台春和衡水老白干三种截然不同的酿酒技艺。同时,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酿造技艺的不同,现场还有附着了各种酒香的香味试纸,通过嗅觉体验三地不同的酿酒文化。

三地互释展区的策展人林力告诉记者,这一次的展陈方式是希望通过展示京津冀三地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沿革,让“外行人”不但能看到非遗的“热闹”,还能看出其背后的“门道”。“我们希望通过展出的各种不同展品和原材料,将非遗技艺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我们想通过这些资料,能够引起大家对非遗的兴趣,甚至是更深入的研究。”

精彩非遗浸透大国工匠精神

走进二楼的“非遗生活馆”展区,一派热闹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热闹的“非遗市集”:兔爷、贡掸、葫芦、年画、泥人彩塑、土布制作……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在传承人手中妙手生花,既让观众大开眼界,也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蕴含于作品中的大国工匠精神。

记者在现场看到,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工艺大师陈毅谦正在制作国学大师梁簌溟的雕塑,捏、挤、拉、抻,行云流水的动作,吸引很多观众驻足观看。“看到现场这么多观众,我也特别兴奋。”陈毅谦介绍,如今,“泥人张”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仅创新理念,不断提升创作水平,还与时俱进,努力丰富创作题材,比如展柜上的“梦娃”系列等。陈毅谦指着旁边正在上色的“妈祖”彩塑说:“我们在材质上也有新的突破,这个‘妈祖’作品用的就是银材质。”

护板、耪板、划印、开齿……81岁的河北省枣木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赵树桐,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丝不苟。赵树桐说:“不能有一点偏差,否则肯定就是残品了。”他与枣木梳已经结缘65年,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放弃,正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有时候我就好奇古人到底用什么梳子,然后就开始研究设计,这不,先后设计了十二生肖的、龙凤呈祥的等等前前后后加起来已经有100多种了。”

非遗对接文创变身“网红爆款”

煎饼果子、河蟹面、桂顺斋、传统木雕……一件件脑洞大开的前卫包装设计和各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创产品,都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与非遗项目传承人共同协作的结果。昨天下午,“2019拾遗”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对话在天津美术馆举行。对话现场,也展示了天津科技大学师生在参与非遗数据库信息采集的基础上,为我市的59个非遗项目创作的文创产品和包装设计。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 通知公告
  • 馆内动态
  • 媒体报道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
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
9:00-11:00;11:00-14:00;14:00-16:00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电话:022—83883300



 
     
Copyright © 2019 天津美术馆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12002929号-4
友情提示:天津美术馆周一闭馆(不含节假日)实行分时预约参观。每日可预约时间段如下:9:00-11:00;11:00-14:00;14:00-16:00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电话:022—83883300